了解避孕 未婚女性避孕指导
- 2012/5/17 来源:39健康新闻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未婚性行为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社会问题。由于未婚女性的性行为不是为了生育,故发生未婚先孕时,绝大部分选择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未婚女性自我保护意识差,对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了解,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因此,未婚女性的性行为具有不稳定性、盲目性和多向性的特点。生殖系统炎症及性传播疾病的女性患者中,未婚女性约占40至50%。未婚女性的避孕问题和性健康问题,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因为未婚者的避孕有其特殊性,故应根...
未婚性行为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社会问题。由于未婚女性的性行为不是为了生育,故发生未婚先孕时,绝大部分选择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未婚女性自我保护意识差,对生殖健康知识缺乏了解,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因此,未婚女性的性行为具有不稳定性、盲目性和多向性的特点。
生殖系统炎症及性传播疾病的女性患者中,未婚女性约占40至50%。未婚女性的避孕问题和性健康问题,已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因为未婚者的避孕有其特殊性,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避孕方法。
1、性伴侣较稳定,性活动较频繁的女性,相对来说日常生活较规律,情绪较稳定,月经周期如果有规律,就可以选用安全期避孕。在非安全期宜采用避孕套或避孕药膜避孕。
2、如果是与固定的男朋友同居,发生性传播疾病危险性低,可以选择高效而稳定的宫内节育器。临床实践提示,性伴侣稳定的未婚女性使用宫内节育器是安全的。由于未婚女性子宫肌壁张力大、敏感性高、宫内节育器容易移位或脱落,应加强随访,定期B超查环,减少失败。对于这类女性的另一个合适选择是短较口服避孕药,第三代口服避孕药具有低剂量、高效、副作用少及停药后即可怀孕的优点,可以为新婚或同居而暂不想生孩子的妇女使用。
3、性伴侣不稳定的女性,由于容易感染性病、艾滋病小知识: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归入工作筹算,到2002年之前,做到定期刊播有关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文字或节目。4.到2002年,在100%的戒毒所、收留教育所和80%的牢狱、劳教等收留场所中,要展开艾滋病、性病的预防教育。营业性文娱、处事场所及勾当人口聚积的场所和组织出国人员较多的单元要必备有关的宣传资料。5.到2002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完成一个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安康增进示范社区的拔擢。(三)成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监测系统,力争做到切确、实时地分析、展望疫情及流行趋向。成立起艾滋病、性病防治的处事系统。1.到2002年,成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国度艾滋病参比考试考试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防疫机构内设立一个规范化简直认考试考试室,艾滋病流行区的地(市)至少有一个医疗卫生气构具有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能力。到2005年,在全国规模内建成一个高效的艾滋病监测系统。2.到2002年,全国所有的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等,从性安全、性卫生角度考虑,应选用避孕套避孕。避孕套使用方便、效果好、副作用小,且易得易用(药店和安全套售套机取套方便),对避孕和预防性病有双重效果。 很多女性怀孕都是由于无防备的性生活引起,由热恋中的情不自禁造成。这种“情之所至”,是不会“有备而来”的。如果你发生了无避孕的性生活,应立即采用紧急避孕法。紧急避孕法也可用于避孕药具失败者;如避孕套破裂或滑脱,漏服避孕药,错算安全期。如果在这些无保护的性生活后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可以避免大部分人工流产。
多次人工流产可致盆腔炎小知识: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由于输卵管炎可以使其管腔变得狭小,受精卵很难由此进入宫腔,只好在输卵管或卵巢“扎营扎寨”了。3、上环依照医学教科书的资料,上了节育环的妇女中,依然有3%摆布会怀孕,是以,即使上了节育环,显现腹痛症状也要斟酌宫外孕。4、有宫外孕史有过宫外孕史的女性,再发宫外孕的可能性就很年夜,但有趣的是再发宫外孕时一般发生在对侧输卵管。是以、再一次强调未准备生宝宝的女性一定要做好避孕工作。5、输卵管炎症约60%的输卵管妊娠病人有过输卵管炎的病史。以上即是对于“哪些人群容易致使宫外孕”的具体介绍,其宫外孕除了上述的种种缘由还有一系列妇科疾病也会致使这样的疾病,日常平凡发现不适,或者怀孕前期一定要加以正视,定期检查,避免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风险。...、继发性不孕等疾患,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所以我们提醒未婚女性,在无保护的性生活后应采用紧急避孕方法。紧急避孕的特点是:(1)只限于应急使用,而不作为常规方法使用。(2)只在非保护的性行为后使用。(3)紧急避孕是预防意外妊娠,流产是避孕失败后的措施。
未婚女性的避孕是一个现实问题。未婚女性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到医院、妇幼保健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咨询医师,进行避孕知情选择。不要讳疾忌医,更不要由于羞涩而找个体游医。
医院温馨提示:
患有妇科疾病都随时可以咨询健康热线029—,QQ:
在线医生点击咨询
责任编辑:liuwei    本文来源:http://fk.ewsos.com/rl/20120517/63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