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慢性盆腔炎引发痛经
- 2012/4/8 来源:39健康新闻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
痛经小知识:痛经较重,为继发、渐进。子宫一致性胀年夜,但不甚年夜。如伴发其他部位异位内膜时,则有助于鉴别。确实坚苦者可试用药物治疗,如症状迅速(用药1—2个月)改善,诊断倾向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理当指出,子宫腺肌病可与子宫肌瘤同时存在(约10%)。一般术前较难鉴别,须待手术切除子宫的病理检查。经常,在临床诊断的进程傍边,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会与以下疾病夹杂在一路。由于它们之间有良多相似的症状暗示,以致于经验丰硕的医师都时常误诊。
1.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常暗示近似症状。一般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较重,为继发、渐进。子宫一致性胀年夜,但不甚年夜。如伴发其他部位异位内膜时,则有助于鉴别。确实坚苦者可试用药物治疗,如症状迅速(用药1—2个月)改善,诊断倾向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理当指出,子宫腺肌病可与子宫肌瘤同时存在(约10%)。一般术前较难鉴别,须待手术切除子宫的病理检查。2.附件炎
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误诊为附件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常给女性朋友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困扰。根据痛经疼痛的特点,可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腺肌病、子宫黏膜下肌瘤等几种
因不同疾病引起的痛经,又称为继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发生病变后引起的疼痛。虽然都叫“痛经”,但疼痛却有不同的特点。
生殖道畸形引发的痛经特点为:宫体过分前倾、处女膜闭锁等机械性阻塞,使经血流出不畅、积血,诱发子宫平滑肌不正常收缩,从而发生痛经。一般是出现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下腹可能出现逐渐增大的包块。
慢性盆腔炎引发的痛经特点:范围大。盆腔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前后加重。痛经小知识:痛经多属于原发性痛经。由于子宫还没有发育完全,宫颈内口或宫颈管狭小,子宫位置过度后倾后屈,经血通顺不顺畅,使子宫必需增强缩短才能消除经血,子宫肌痉挛性缩短,致使组织缺血激起痛苦哀思。在年夜量经血排出后痛苦哀思即消逝,是以痛经多发生在经期的第一、二天。此外,精神过度严重、敏感、劳顿、受寒、生活习惯俄然改变、安康状态不良等,也可以或许激起子宫的痉挛性缩短,致使痛经。还有一种较特殊的环境:子宫内膜整块剥脱,排出不顺畅激起的痉挛性缩短而致使的痛经,称膜样痛经。
原发性痛经首要暗示为初潮后,经期的第一、二全国腹或腰骶部放射性痛苦哀思,一部门人在经前一、二天即起头痛苦哀思,有些患者伴恶心、吐逆、尿频、苍白冷汗,必需卧床方能有所减缓。膜样痛经则在经期3~4天痛苦哀思最猛烈,膜状物排出后痛苦哀思随即消逝。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原则是精神治疗与药物治疗并重。经期注意劳逸连系及经期卫生,避免猛烈勾当、豪情波动、注意保暖等。适当应用止痛药物如...表现为双侧上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时伴肛门坠胀感。
子宫腺肌病引发的痛经特点:进行性加重。呈严重痉挛性绞痛。多发于30岁以上经产妇。
子宫黏膜下肌瘤引发的痛经特点:因肌瘤向子宫黏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影响经血排出,故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背痛,并伴有经量增多及周期紊乱。
慢性宫颈炎引发的痛经特点: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当炎症沿宫骶韧带向盆腔扩散时,会引起痛经,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坠痛等,疼痛在月经期、排便或性交时加重。淋球菌等所致宫颈炎,常导致宫颈管闭锁或狭窄,引起经血逆流,导致痛经。
盆腔淤血综合引发的痛经特点:表现为范围广泛的慢性淤血性痛经,并有下腹痛、低位腰痛、经期乳房痛等症状。疼痛往往在月经前数天加重,来潮后第一或第二天减轻,也有少数持续痛。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时间后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时加重,下午比上午重。常见于25~40岁妇女。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痛经特点:继发性、进行性加重。所谓进行性是指疼痛多随局部病变的加重而逐年加剧。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常于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1日最为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月经干净时消失。
医院提醒您:以上信息只作为参考,个人病情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定。但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才是维护健康之根本。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可直接向我们的在线医生免费咨询!
责任编辑:liuwei    本文来源:http://fk.ewsos.com/wyy/pqy/20120408/581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