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第1周发育指标
- 来源:育儿网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初生的小宝宝看上去皱巴巴的有点“丑”,除了吃奶几乎一直在睡觉,随着宝宝的发育,他会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好看更可爱。 宝宝出生后1周左右体重可能会稍有减轻,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吃奶量的逐渐增加,宝宝一般会在出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初生的小宝宝看上去皱巴巴的有点“丑”,除了吃奶几乎一直在睡觉,随着宝宝的发育,他会变得一天比一天更好看更可爱。 宝宝出生后1周左右体重可能会稍有减轻,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吃奶量的逐渐增加,宝宝一般会在出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语言能力: 宝宝从妈妈体内分娩出来时会啼哭,这表明宝宝的发音器官已经准备好,宝宝已经能够发音了。 运动能力: 1.受到了惊吓时,宝宝会拱背和腿,并伸出手臂来表现。
2.宝宝可以将脑袋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为18-20小时左右,不过以浅睡眠为主,睡觉时多伴有脸部和四肢的轻微活动。新生儿还没形成生物钟,因此睡眠不分昼夜。 新生儿大小便
新生儿正常24小时内会排尿排便。 第一次尿液会呈砖红色, 第一次大便呈墨绿色或黑色粘稠状,也被称为胎粪。 刚出生的宝宝大便次数较多,一天7-8次不稀奇。随着月龄增加,大便次数会递减。
母亲要全身放松,将肚子和宝宝的肚子贴合。让宝宝的下颏紧贴乳房,再用手托起。先用乳头碰碰宝宝的嘴,等他嘴张大,舌头伸出时靠近,使其能把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吸入。这样不但可挤压乳窦排出乳汁,还能刺激乳头,使乳汁越吸越多。
保持肚脐的干燥,用 75% 的酒精一天轻拭2次。正常情况,3-4天开始脱落,10天自然愈合。若肚脐出现粘稠或脓状分泌物、红肿、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只是尿湿了,换新的即可。 如果有大便,应先用温水把宝宝屁股洗净擦干,之后再换纸尿裤。注意:女宝宝应该由前向后擦。
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治疗,在出生后 7-10 天会自然消退,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多晒太阳、喂适量葡萄糖水,这样可以帮助黄疸消褪。若黄疸持续不退或程度严重应及时就诊。
乙肝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接种处红肿、有肿块、疼痛的现象,严重的会有发烧呕吐症状,但一般会在 1-3 周内自愈。若是引起皮疹,需及时就医。
卡介苗疫苗接种 2-3 周内会出现针眼处红肿的现象,之后红肿中心会慢慢软化进而成为小脓包,脓包破后会留下小疤痕。较少一部分宝宝会出现皮疹和休克,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若宝宝接种后有严重的或长时间的不良反应,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诊。
1.会阴疼:随着伤口消肿,疼痛会减轻。若身体允许,做盆底锻炼可以加速伤口愈合。进行理疗也可缓解疼痛。如果疼痛异常且伴有肛门坠胀感,应立刻就医检查是否出现血肿。
2.手脚关节疼:起床后适当活动关节,不要过于劳累,半月过后疼痛就会消失。哺乳期需摄入适量钙元素,疼痛严重者可适量加补维生素B。
3.腰疼:哺乳时不要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 可以借助枕头找到舒服的姿势。 平时适量活动腰,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补钙。
4.乳房疼痛:尽早哺乳,多哺乳,一般产后乳汁畅通后疼痛感会得到缓解;适当按摩乳房,穿舒适的胸罩。如果乳房出现红肿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一般恶露会在产后1个月内消失。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适量运动,配合喝益母红糖水(最多不超过10天)、腹部环形按摩和侧卧睡都能促使恶露尽快排出。
产后忌寒性和辛辣食物,可以吃蔬菜水果。特别注意不能盲目药补,也不能过分大补。应荤素营养合理搭配。剖腹产产妇应先吃流食,待排气后,饮食逐渐调整为半流食直至正常。
推荐食谱:
1.猪肝西红柿浓汤(助排恶露)
先将葱姜入油锅爆香后捞出,西红柿洗净去皮切块放入油锅,煸炒后加水炖25分钟左右,熬成浓汤状。再加入已经浸泡洗净用淀粉腌过的猪肝,待猪肝煮熟发白后,加葱花出锅。
2. 山药薏米粥(健脾益气、促伤口愈合)
将山药、薏米、茨实洗净后泡一夜,之后加入水倒进打浆机,打成粉状后再倒进砂锅。加两碗水,先用大火烧,再转成小火,适当加一些冰糖,搅匀后煮10到15分钟即可出锅。
1.母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
2.配方奶粉:配方奶作为6月龄内婴儿的主要营养来源时,需要经常估计婴儿奶的摄入量。因新生婴儿胃容量较小,生后3个月内可不定时喂养, 3月龄内婴儿奶量约 500-750 毫升/日。 宝宝吃饱表现
宝宝的第一课开始啦,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您可以先准备一些可爱的小玩具,比如一些颜色鲜艳、带音乐的彩色气球、小毛绒玩具。先把它们放在宝宝的面前20-30厘米处,让彩色和音符来吸引他的注意力,等他的眼睛看过来时再改变玩具的位置,他的视线也会随着玩具的移动而改变。您还可以偶尔变化一下玩具移动的方向,会使他注意力更集中,重复以上动作,直到他不想看为止。
游戏目的:通过玩具的位置的变化来调动宝宝的视线,可以提高他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每天一粒维生素AD,安全吗?
语言能力: 宝宝从妈妈体内分娩出来时会啼哭,这表明宝宝的发音器官已经准备好,宝宝已经能够发音了。 运动能力: 1.受到了惊吓时,宝宝会拱背和腿,并伸出手臂来表现。
2.宝宝可以将脑袋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为18-20小时左右,不过以浅睡眠为主,睡觉时多伴有脸部和四肢的轻微活动。新生儿还没形成生物钟,因此睡眠不分昼夜。 新生儿大小便
新生儿正常24小时内会排尿排便。 第一次尿液会呈砖红色, 第一次大便呈墨绿色或黑色粘稠状,也被称为胎粪。 刚出生的宝宝大便次数较多,一天7-8次不稀奇。随着月龄增加,大便次数会递减。
母亲要全身放松,将肚子和宝宝的肚子贴合。让宝宝的下颏紧贴乳房,再用手托起。先用乳头碰碰宝宝的嘴,等他嘴张大,舌头伸出时靠近,使其能把乳头及大部分乳晕吸入。这样不但可挤压乳窦排出乳汁,还能刺激乳头,使乳汁越吸越多。
保持肚脐的干燥,用 75% 的酒精一天轻拭2次。正常情况,3-4天开始脱落,10天自然愈合。若肚脐出现粘稠或脓状分泌物、红肿、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只是尿湿了,换新的即可。 如果有大便,应先用温水把宝宝屁股洗净擦干,之后再换纸尿裤。注意:女宝宝应该由前向后擦。
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治疗,在出生后 7-10 天会自然消退,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多晒太阳、喂适量葡萄糖水,这样可以帮助黄疸消褪。若黄疸持续不退或程度严重应及时就诊。
乙肝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接种处红肿、有肿块、疼痛的现象,严重的会有发烧呕吐症状,但一般会在 1-3 周内自愈。若是引起皮疹,需及时就医。
卡介苗疫苗接种 2-3 周内会出现针眼处红肿的现象,之后红肿中心会慢慢软化进而成为小脓包,脓包破后会留下小疤痕。较少一部分宝宝会出现皮疹和休克,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若宝宝接种后有严重的或长时间的不良反应,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诊。
1.会阴疼:随着伤口消肿,疼痛会减轻。若身体允许,做盆底锻炼可以加速伤口愈合。进行理疗也可缓解疼痛。如果疼痛异常且伴有肛门坠胀感,应立刻就医检查是否出现血肿。
2.手脚关节疼:起床后适当活动关节,不要过于劳累,半月过后疼痛就会消失。哺乳期需摄入适量钙元素,疼痛严重者可适量加补维生素B。
3.腰疼:哺乳时不要长时间固定一个姿势, 可以借助枕头找到舒服的姿势。 平时适量活动腰,不要过度劳累,注意补钙。
4.乳房疼痛:尽早哺乳,多哺乳,一般产后乳汁畅通后疼痛感会得到缓解;适当按摩乳房,穿舒适的胸罩。如果乳房出现红肿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一般恶露会在产后1个月内消失。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适量运动,配合喝益母红糖水(最多不超过10天)、腹部环形按摩和侧卧睡都能促使恶露尽快排出。
产后忌寒性和辛辣食物,可以吃蔬菜水果。特别注意不能盲目药补,也不能过分大补。应荤素营养合理搭配。剖腹产产妇应先吃流食,待排气后,饮食逐渐调整为半流食直至正常。
推荐食谱:
1.猪肝西红柿浓汤(助排恶露)
先将葱姜入油锅爆香后捞出,西红柿洗净去皮切块放入油锅,煸炒后加水炖25分钟左右,熬成浓汤状。再加入已经浸泡洗净用淀粉腌过的猪肝,待猪肝煮熟发白后,加葱花出锅。
2. 山药薏米粥(健脾益气、促伤口愈合)
将山药、薏米、茨实洗净后泡一夜,之后加入水倒进打浆机,打成粉状后再倒进砂锅。加两碗水,先用大火烧,再转成小火,适当加一些冰糖,搅匀后煮10到15分钟即可出锅。
1.母乳:3月龄内婴儿应频繁吸吮,每日不少于8次,可使母亲乳头得到足够的刺激,促进乳汁分泌。纯母乳喂养,无需给婴儿添加水、果汁等液体,以免减少婴儿的母乳摄入,进而影响母亲乳汁分泌。
2.配方奶粉:配方奶作为6月龄内婴儿的主要营养来源时,需要经常估计婴儿奶的摄入量。因新生婴儿胃容量较小,生后3个月内可不定时喂养, 3月龄内婴儿奶量约 500-750 毫升/日。 宝宝吃饱表现
宝宝的第一课开始啦,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您可以先准备一些可爱的小玩具,比如一些颜色鲜艳、带音乐的彩色气球、小毛绒玩具。先把它们放在宝宝的面前20-30厘米处,让彩色和音符来吸引他的注意力,等他的眼睛看过来时再改变玩具的位置,他的视线也会随着玩具的移动而改变。您还可以偶尔变化一下玩具移动的方向,会使他注意力更集中,重复以上动作,直到他不想看为止。
游戏目的:通过玩具的位置的变化来调动宝宝的视线,可以提高他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范玲主任医师
来自: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
专长: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
首都医科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现任北京妇产医院产科主任,访问学者,瑞典、奥地利... 查看详情每天一粒维生素AD,安全吗?
维生素A和维生素D是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关键营养素,在过敏和感染性疾病高发的春夏交替之际科学合理地...查看详情
责任编辑:邓燕珍    本文来源:http://fk.ewsos.com/ycjb/yqjc/19700101/1332777.html
情感
保健
养生
心理
保健
疾病
教育
保健
心理
保健
婴儿
幼儿
保健
生活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