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简介
- 2012/8/7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1.概述 本病多见于40—50岁女性,3/4的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膨大部分。瘤体甚小,带蒂并有许多绒毛,血管丰富且壁薄、质脆,极易出血。 临床特点是乳头血性溢液,通常为鲜红色,不易扪及肿块。病史述及多在偶然中发现内衣血迹而就医;如在乳晕区内扪到数毫米大小、质软、可被推动的肿块,轻按可从乳头排出血性溢液,则诊断多可确定。患乳一般无疼痛,偶可因肿瘤阻塞乳管而出现疼痛,一旦积血排出,疼痛可...
1.概述
本病多见于40—50岁女性,3/4的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膨大部分。瘤体甚小,带蒂并有许多绒毛,血管丰富且壁薄、质脆,极易出血。
临床特点是乳头血性溢液,通常为鲜红色,不易扪及肿块。病史述及多在偶然中发现内衣血迹而就医;如在乳晕区内扪到数毫米大小、质软、可被推动的肿块,轻按可从乳头排出血性溢液,则诊断多可确定。患乳一般无疼痛,偶可因肿瘤阻塞乳管而出现疼痛,一旦积血排出,疼痛可消失,这种情况可反复出现。
通常认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属良性,但6—8%的病例可发生恶变,故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时,可先循乳头溢血口插入细探针,尔后沿探针切开乳管,寻找肿瘤,予以切除;或可经探针注入少许美兰注射液,然后依染色所示的乳管分布范围和方向,作腺体的楔形切除,切除病变乳管及其周围组织;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考虑行患乳单纯切除。切除标本应送病理检查,如见有恶变应按乳癌处理。
2.病因
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孕激素水平低下,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是雌激素异常刺激的结果。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相同。几乎70%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增生小知识:乳腺增生是一种甚么病:乳腺增生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素性疾病,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而是乳腺组织正常结构的一种错乱,是单纯性乳腺增生、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的总称。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以25-50岁多见。乳腺增生缘由:1、乳房的症状同步于乳腺组织转变,即随月经周期(卵巢功能)的转变而转变。也即随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周期转变,发生轮回往来来往的增生与复古。乳腺增生症的首要组织学转变就是乳腺素质的增生过度和回复复兴不全。这类现象是由于雌、孕激素比例失衡的功效。2、乳腺增生从病发年龄看,病人多系性激素排泄兴旺期,该病在芳华前期少见,绝经后降落,与卵巢功能的兴衰一致。3、从乳腺病变在乳房上不纪律的暗示,也说明是受内排泄影响激起。从临床上看,年夜都乳腺增生症病人发生在未哺乳侧,或不哺乳侧症状偏重。而未婚未育病人的乳腺增生症(尤其是乳痛症),在怀孕、临蓐、哺乳后,病症多可减缓或自愈。乳腺增生的首要症状:1.乳房肿块:...病的一种伴随病变。
3.症状
管内乳头状瘤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本病病灶不同,表现症状各一。
(1)单发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可在乳晕下或乳晕边缘部位能及到长约1cm的索状肿块,或扪及枣核大小的结节,由于肿瘤所在的导管内积血积液,按压肿块即有血样、奶样或咖啡样分泌物从乳头溢出,但溢液口固定。本病常为间歇性自发溢液,或挤压、碰撞后溢液。多数患者发现在内衣上留下棕黄色的污迹就诊发现的。溢液排出,瘤体变小,疼痛不明显,偶而有压痛、隐痛,该证恶变少见。
(2)多发性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源于未梢导管,位于周边区,是由于中、小导管内的腺上皮增生而形成。多在患侧外上象限有多个结节、颗粒成串珠状,边界不清,质地不均,部分有溢液症状,也有部分无溢液者,溢液呈血样、黄水样、咖啡样。本病恶变可达5—10%,被称之为“癌前期病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4.鉴别
导内乳头状瘤临床上常与囊性增生病、导管扩张综合征、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癌相混淆,要综合分析,仔细辨证而确定。
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医称之为“乳衄”,是由于忧思过度,肝脾两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到局部肿块。肝气郁久化热,热久化火,肝火亢盛,肝不藏血,脾气受损,脾不统血,血失统藏,迫血妄行而导致。
1.概述
本病多见于40—50岁女性,3/4的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膨大部分。瘤体甚小,带蒂并有许多绒毛,血管丰富且壁薄、质脆,极易出血。
临床特点是乳头血性溢液,通常为鲜红色,不易扪及肿块。病史述及多在偶然中发现内衣血迹而就医;如在乳晕区内扪到数毫米大小、质软、可被推动的肿块,轻按可从乳头排出血性溢液,则诊断多可确定。患乳一般无疼痛,偶可因肿瘤阻塞乳管而出现疼痛,一旦积血排出,疼痛可消失,这种情况可反复出现。
通常认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属良性,但6—8%的病例可发生恶变,故应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时,可先循乳头溢血口插入细探针,尔后沿探针切开乳管,寻找肿瘤,予以切除;或可经探针注入少许美兰注射液,然后依染色所示的乳管分布范围和方向,作腺体的楔形切除,切除病变乳管及其周围组织;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考虑行患乳单纯切除。切除标本应送病理检查,如见有恶变应按乳癌处理。
2.病因
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孕激素水平低下,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是雌激素异常刺激的结果。与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因相同。几乎70%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增生小知识:乳腺增生、乳腺炎等乳腺疾病也正在暗暗侵袭着未婚女性。未婚女性与婚后女性的乳腺病发率基本持平。年夜年夜都未婚女性每次月经前后城市显现乳房胀痛或乳头胀痒痛苦哀思的症状,乳房在这个时辰不仅敏感,而且也在迅速成长。塑造出好的胸形是这个阶段养护的重点。这一时代女性的乳房保健法子:少吃辛辣食物,经常进行准确的胸部推拿。同时还应穿安宁的胸罩。胸罩除了避免乳房下垂,塑造斑斓胸型外,更主要的作用是避免已受榨取的乳房神经进一步遭到榨取,消弭不适。3.哺乳期女性的乳房保健年夜部门女性都很享用做母亲的一个进程,而产后恢复及哺乳对胸部而言都是乳房将面临的又一个年夜坎,由于这时代乳房容易遭到损伤和感染,常见的有泌乳期腺瘤、纤维腺瘤、脂肪瘤、纤维囊肿转变、乳汁囊肿等;而且随着哺乳期的竣事乳房也会有较着缩小。这一时代女性的乳房保健法子:对乳房进行推拿保健,连结身体锻炼,应该戴一个尺寸合适的胸罩,托住乳房,这样能有用避免乳房在增年夜变重后其皮肤...病的一种伴随病变。
3.症状
管内乳头状瘤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本病病灶不同,表现症状各一。
(1)单发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可在乳晕下或乳晕边缘部位能及到长约1cm的索状肿块,或扪及枣核大小的结节,由于肿瘤所在的导管内积血积液,按压肿块即有血样、奶样或咖啡样分泌物从乳头溢出,但溢液口固定。本病常为间歇性自发溢液,或挤压、碰撞后溢液。多数患者发现在内衣上留下棕黄色的污迹就诊发现的。溢液排出,瘤体变小,疼痛不明显,偶而有压痛、隐痛,该证恶变少见。
(2)多发性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源于未梢导管,位于周边区,是由于中、小导管内的腺上皮增生而形成。多在患侧外上象限有多个结节、颗粒成串珠状,边界不清,质地不均,部分有溢液症状,也有部分无溢液者,溢液呈血样、黄水样、咖啡样。本病恶变可达5—10%,被称之为“癌前期病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4.鉴别
导内乳头状瘤临床上常与囊性增生病、导管扩张综合征、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癌相混淆,要综合分析,仔细辨证而确定。
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医称之为“乳衄”,是由于忧思过度,肝脾两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到局部肿块。肝气郁久化热,热久化火,肝火亢盛,肝不藏血,脾气受损,脾不统血,血失统藏,迫血妄行而导致。
责任编辑:liuwei    本文来源:http://fk.ewsos.com/yxjb/rxy/20120807/770371.html